无形资产评估的折现率确定方法
合理确定折现率既是收益法在无形资产评估中得以恰当运用的重要前提条件之一,同时也是难点和障碍之一。无形资产折现率的确定之所以存在诸多问题,不仅是因为确定方法本身的技术含量高,更深层次的原因在于信息资源的短缺。
当前,无论是监管部门,还是其他的利益相关方都对资产评估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中国证监会2004年的第一号文件《关于进一步提高上市公司财务信息披露质量的通知》中,对收益现值法使用预测收益数据和评估结果提出了严格的刚性规定。由于折现率是影响收益法评估结果的重要参数,所以在当前,应当重新审视无形资产折现率确定方法的选择和运用,以求进一步提高无形资产评估的质量。
一、无形资产折现率的主要确定方法评析
在运用收益法评估无形资产价值的过程中,折现率的确定可以采用多种方法。目前常用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类:
1.风险累加法。所谓的风险累加法就是无风险报酬率加风险报酬率作为无形资产折现率。无风险报酬率与风险报酬率一般采用两种思路来确定:一种思路是无风险报酬率采用政府所发行债券的利率,也有相当一部分评估人员将银行的一年期定期存款利率作为无风险报酬率来看待。至于风险报酬率,主要是考虑无形资产的开发风险、产品市场风险、企业经营风险与财务风险、行业风险等;另外一种思路是无风险报酬率采用行业平均的净资产收益率,风险报酬率则是根据企业及无形资产特有的风险来计算,具体的风险报酬率一般根据评估师的判断来确定。
风险累加法的运用应注意两个方面:一是当无形资产作为企业整体资产中的一部分时,其面临的具体风险与此企业所面临的风险是有内在联系的,但两者又不完全相同;二是在确定无形资产的折现率时,必须考虑评估目的以及分成收益的计算基础与假设条件,还必须考虑折现率与分成收益之间是否匹配,以及无形资产收益率与企业整体收益率、企业其他资产的收益率之间的关系。如果不注意这些问题,必然导致评估结果的偏差。
2.报酬率折算法。这种方法的基本思路是通过企业全部资产的加权平均投资回报率来折算无形资产的投资回报率。这种方法实质上是对总资产回报率法的修正,因为“如果直接采用企业全部资产的加权平均投资回报率作为无形资产的投资回报率,将会低估投资的风险,从而使折现率取值偏低”(赵强:《折现率估算的误区分析》,《中国资产评估》,2002.3)。采用这种方法所涉及的具体参数包括流动资产和固定资产的期望投资回报率、市场价值以及长期投资的市场价值。在实务中通常选择短期和中长期银行贷款利率作为流动资产和固定资产的期望投资回报率,也通常选择流动资产、固定资产以及长期投资的账面价值作为各自的市场价值。
报酬率折算法就思路而言,无疑是传统方法的发展。但这种方法的问题在于:如果直接选择流动资产、固定资产以及长期投资的账面价值作为各自的市场价值,那么和资产评估的本意是相背的,由此推算出来的无形资产的价值自然也缺乏说服力。
3.市场法。市场法就是直接采用市场上相似的无形资产的收益与价格之间的比率作为折现率、这种方一法的突出优点是比较客观,得出的结果经得起市场的检验。惟一的问题是由于无形资产收益的透明度较低,巨无形资产的收益能力与其运作的各种条件密切相关,所以可能会导致从市场中直接获得的相关数据与被评估无形资产之间的收益程度也较低,从而使评估结果出现偏差。
4.统计分析法。这种方法的基本思路是直接搜集企业或行业无形资产收益率的统计资料,通过对历史数据的统计分析,判断无形资产收益率的平均水平及其发展趋势,进而确定无形资产的折现率。
因为统计分析法依据的是无形资产收益率的统计资料,显然比其他方法更具有说服力。但无形资产不能脱离有形资产而独立发挥作用,必须和有形资产结合在一起共同为企业创造收益。从这一点来看,若要获得无形资产收益率的统计资料,首先必须采用恰当的方法将无形资产的收益从企业整体收益中分离出来,所以这种方法的工作量很大,且具有一定的技术难度。
二、无形资产折现率确定方法的选择
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无形资产越来越成为企业价值的重要元素。但与此同时,无形资产收益具有不确定性和非独立性,所以无论采用何种方法来确定无形资产的折现率,都应该反映无形资产在企业整体资产组合中的收益和风险。
应根据引起无形资产评估的具体情况,选择合理的折现率确定方法。无形资产评估的折现率,应该是与所采用的无形资产分成收益基础及分成收益计算口径一致的,同时其与无形资产评估的目的、具体情况以及未来的使用状态相关。只有根据无形资产评估的具体目的、前提条件与未来使用状况进行折现率确定方法的选择,折现率才能与被评估的无形资产具有更强的相关性,评估结果也才会有更高的准确性。
无形资产评估的目的是多种多样的,但大致可以概括为以下两种情况:第一种情况是评估目的为非目前在用条件下的继续使用或最佳使用,即企业转让无形资产或者作价人股;第二种情况是无形资产现有用途的继续使用,即将无形资产作为企业整体资产中一项要素进行评估。
评估的具体条件不同,评估方法的选择思路也就各异:
1.当企业转让无形资产或者作价入股时,分成收益一般取此无形资产的最佳使用的收益或正常使用情况下的平均收益。此时折现率的选取可根据该类无形资产的行业统讨一平均收益率来计算。当然,折现率的最终确定还应考虑受让方运用无形资产的可能的空间和方式以及收益风险的高低。目前的问题是相应的无形资产所在的行业的平均收益率统计数据还是很缺乏的,因此,该思路的运用受到限制。所以,建立相关的数据库是当务之急。
2.在将无形资产作为企业整体资产中一项要素进行评估的前提下,折现率的确定则是建立在无形资产目前的使用状况基础之上的,所以需要考虑的侧重点是无形资产收益在企业总收益中所占的份额以及承担的风险。同时考虑企业在不同年份各类资产所占总资产的份额不同,所以仍然需要对无形资产收益所占份额与所承担的风险进行平均化处理。而目前由于缺少大量的各类资产收益率的统计数据,会计准则还规定自创的无形资产不能按照其真实的价值人账,因此,这样的定量分析中只能是一种近似的计算。
三、无形资产折现率确定方法的运用及发展
(一)关于折现率确定方法的运用
2001年9月I日起施行的《资产评估准则一一无形资产》,对无形资产评估的折现率作了“预期收益口径与折现率口径保持一致”的规定。运用收益法评估无形资产时,折现的收益是无形资产在企业生产经营中所创造的应该归属于他的一部分收益,而收益的折现率则应体现无形资产获得这部分收益时的风险报酬率。所以,“在判断和选择无形资产折现率时,要与预测无形资产收益时所依据的载体的规模、作用空间、发展趋势相对应”(姜楠:《无形资产评估理论和管理体制研究》,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在此原则的指导下,为保证折现率确定方法的合理性,特别应注意以下几个具体问题:
1.在风险累加法的运用中,需注意两个问题:一是必须侧重无形资产所面临的特殊风险。各类无形资产所面临的风险通常是有差别的,如专利权的侵权风险、技术过时风险、非专利技术的失密风险、商标权的假冒盗用风险等,都应根据评估对象的差异认真考虑。其次,应避免该方法的误用。比如,如果采用收益法评估企业的商誉,应体现出商誉是企业收益与按行业平均收益率计算的收益之间的差额的本金化价格。在期望收益率(折现率)的实际选择上,可以按企业的长期负债(贷款)与自有资金的权益结构加权计算综合资金成本(或折算)来确定,如果直接采用风险累加法则有失偏颇。
2.采用报酬率折算法需要注意的问题是:在确定行业投资回报率的过程中,应该验证无风险报酬率和风险报酬率的合理性,尤其需要注意的是无风险报酬率与风险报酬率的相互关系。由于无风险利率考虑了期限风险或利率波动风险,所以一般将市场无风险利率作为无风险报酬率,但使用无风险利率时,需要考虑利率的期限结构。对于长期的投资应该选择长期的债券利率作为其无风险报酬率。
(二)关于折现率确定方法的优化与发展
随着无形资产评估业务的发展,评估的方法也在发展。无形资产评估中折现率的确定,也在从简单化向科学化发展。
1.静态分析与动态分析
目前,在无形资产评估实务中,所采用的方法大多为静态分析方法,即假设无形资产在未来各时期的收益率是固定不变的。而大量实践证明,无形资产的收益率往往具有波动性,是一个随机变量,即资产收益值与其价值在时间域上并非同步变动,也就是说折现率是动态变化的。因此,单纯运用静态分析估测无形资产折现率只是一种简单的公式化的估测手段,评估结果会可能失真。而运用动态研究方法估测无形资产的折现率就很有积极意义。动态研究方法需要测算待估无形资产的折现率序列数据,而后建立折现率拟合模型和动态预测模型,从而推测无形资产的折现率。由于动态研究方法的基础数据是无形资产的历史收益率,所以如果缺乏相关的数据,则采用此分析方法存在障碍。
2.因素分析与模型分析
当前常用的无形资产折现率确定方法的突出特点是针对无形资产收益的风险因素进行分析,然后累加得出风险收益率,这样折现率的确定就会在一定程度上受到评估人员主观偏好的影响,从而丧失客观性。从因素分析向模型分析靠拢也是折现率确定方法的发展方向之一。西方国家常用的折现率模型是资本资产定价模型,若将其运用于无形资产折现率的确定,则需要测算无形资产相对于市场的整体资产组合的风险程度。
模型分析的突出特点是必须依据某些假设条件。在这些假设条件的前提下,我们所获得的结果是在一个规范且完美的市场条件下的无形资产折现率。而就我国当前的实际情况而言,模型分析所依据的假设条件并不完全具备。比如资本资产定价模型应用的假设中的资本市场高度有效以及投资者对某单一证券的预期报酬率和风险存在着共识等等,这些条件都与我国现实状况不符。所以模型分析方法在理论上可能是优先选取方法,但实际中的应用性还存在问题。因此,研究如何将模型分析与因素分析相结合,以便符合我国无形资产所处的环境,应该说是一个理性的取向。